最新动态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赶走雾霾 从植树开始

查看:2026 次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2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36个植树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植树节注定是不寻常的。这是因为近来全国大范围地区被雾霾困扰的现实,让人们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今天,《生态·话题》以植树治霾为议题,刊发一组评论文章,全方位评析植树造林对于破解治霾难题的实践意义,也呼吁大家坐而论道的同时更要起而行之,把对环境的种种关注转变为植树行动。敬请关注。

植树与治霾能扯上多大关系?

——刘慎元 潘春芳

从2月21日开始,幽灵般的雾霾盘踞华北上空整整一周,喘不过气来的人们焦急地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北风和久违的小雨,被“霾”的人们才得以暂时成功“获救”。

毫无疑问,雾霾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心肺大患”,但等风靠雨治理雾霾终究不是个办法。那么,在公众的心目中,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2月25日,在大江南北上百万平方公里遭遇十面“霾”伏的时候,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推出网友调查,请网友在五个选项中投票选出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这5个选项是:A、多种树加大绿化;B、工厂停工;C、限制车辆出行;D、购入空气净化设备;E、停止烧煤烧烤等。

截至目前,共有超过1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57.45%的投票网友认为应多种树加大绿化,21.32%的人认为应限制车辆出行,13.95%的人认为应停止烧煤烧烤等,6.93%的人认为污染工厂应停工,0.35%的人认为应购入空气净化设备。

对于雾霾这一当下热点公共事件,凤凰网友在参与投票的同时,也没放弃灌水评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和其他网络调查一样, 这次调查也遭到部分网友的跟帖吐槽。

北京市网友草根-101说:又一道伪命题。雾霾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尚无定论,就让大家来选怎样治理。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网友玉米大王说:5个选项都不靠谱,没得选,雾霾是无度房地产、高排污工厂、无度消费资源和天气影响所致。大冬天树都没叶,光杆,对治雾霾有什么用?

湖北省黄冈市网友wan100nzmf说:上面的选项是扯淡,找出原因,治理源头,加快经济转型,宣传环境意识,这是个多选题,正确的手段你却一个也没有,还弄几个扯淡的答案,就A靠点谱。

中国网友其唯春秋说:树再多,能吸附多少雾霾?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唯GDP是从。

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润哥1638说:全种上树,在森林中到处是排污工厂也会有雾霾,主要还是应先解决雾霾源的问题,而非吸雾霾,没有雾霾产生,就不用吸了,就像是生孩子,没怀上,就不用流产了,第一种考虑种树的人的思维是:先怀孕,再流产,而不是在办事之前采取安全措施。

这个调查及其结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暂且不论,但57.45%的网友把多种树加大绿化列为治理雾霾的首选,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公众对于治理雾霾的一种舆论趋向。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在跟帖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广西南宁市网友灵水侠客说:看一看近几年本地增加了多少的烟囱就明白了我们该怎么做了,以前经济欠发达,但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而今,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但上下班或走路时都要戴口罩。雾霾治理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必须要有决策层下决心综合治理才行!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woyunsiloa:树没了、湖泊没了,干净的河也没了,于是,雾霾来了。

湖南省怀化市网友心坎话语1954:多种树,并不是将山中的大树移到城市,而是必须从播种到成林,大片大片地发展、保护、禁止砍伐。大树移到城市后,无根系,遇风即倒,同时,将它从山寨、山林中移出后,保护山川山林的植被破坏了,水资源也越来越匮乏。

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古泉堂:城市高楼建设的后遗症,人为地改变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植树与治霾究竟能扯上多大关系?植树节前夕,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余新晓教授。他说,在科学的定量监测数据出来之前,森林对于治霾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拦截、吸附、过滤的作用,这跟防护林抵御风沙的作用大致是相似的,严格地说,植物对PM2.5的调控,就是一种滞尘作用。种树植绿就是增加森林植被的体量,提高滞尘作用,当然,也就提高了森林植被调控PM2.5的能力。

其实,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一直将森林称之为“地球之肺”,把森林植被誉为“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由此也可以看出,植树绿化与治理雾霾不仅能扯上关系,而且还能扯上比较大的关系。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从眼前的现实和切身的感受来看,植树造林的意义远不止绿化家园、美化河山那么简单,更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福祉。

当然,正如新疆网友栗石发帖所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形成是长期盲目发展经济、导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结果,任何单一的措施和妄图在短期内将其治理的好想法都是徒劳的。

用“林业经济”思维驱散雾霾

——范子军

2013年以来,雾霾笼罩全国多个城市,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民众渴望能够走进森林,2013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林业改善生态和民生的有力抓手和突出亮点。被称为“城市森林”的昆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月4日凤凰卫视)

“森林城市”昆明,荣膺“国家森林城市”,是昆明的骄傲,也是昆明人的自豪,更让不少外地人艳羡不已,尤其备受空气污染和雾霾困扰的地区,大家无不希望自己所在之地都是“森林城市”、“天然氧吧”,这既是对新时期林业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不啻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一来雾霾大面积肆虐越来越常见,树木等植物净化空气的功效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寄予厚望。二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略,不负众望、履行职能、创新实践,发展“林业经济”,林业部门理当有所作为、积极作为、能动作为。

笔者之所以提出“林业经济”的概念,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时代,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林业发展、环境保护升级,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林业资源、环境资源的配置自然也离不开市场,通过经济、利益杠杆激活林业经济的发展,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每到这个时候,各种与植树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而用“林业经济”思维在驱散雾霾的斗争中建功立业,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贡献力量,首先就要求用经济手段激发公众植树造林的热情,调动公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效性,确保树木、森林覆盖面积得到实实在在的持续增长,避免只见数字、不见树木。其次,可以尝试通过经济手段增强人们的护林、爱林意识,比如鼓励单位和个人“认植认养树木”、开发各种立体绿化项目,对绿化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不达标或者破坏绿化、林区等行为给予经济处罚,等等。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将相应的收入用于反哺林区建设,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生活环境,不仅需要林业部门行动起来,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拥抱“林业经济”的春天,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幸福感。

以树抵霾是当“雾”之急

——温雅莉

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等情况,在谈到林业建设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关系时表示,森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吸收污染物和沙尘、粉尘,但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2月25日中国网)

赵树丛的回答实事求是,清晰地表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森林和林业能够阻止一些微尘和污染,对治理雾霾天气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雾霾是工业生产方式和人们行为方式带来的产物,仅靠森林和林业并非治本之策。

尽管如此,森林资源和林业建设对减少空气污染、缓解雾霾发生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不可替代的。所以,对治理雾霾而言,林业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该妄自菲薄,而是要科学分析,合理利用,敢于担当,争取有更多作为。

近期,我国中东部尤其是华北地区雾霾严重,除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的原因外,与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不无关系。而我国西南地区雾霾发生之所以轻微,除了地形构造、资源结构的原因外,也与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较丰富有关。好的绿化植被、生态环境对沙尘的产生与传播能起到阻滞作用,而沙尘会产生不少的PM2.5微粒,PM2.5正是雾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因此,林业建设与缓解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森林资源越好,绿地面积越多,雾霾的产生就会越少,空气就会越清新。

一棵正常生长的树木,就是一台绿色环保的“吸尘器”。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树种的树叶表面都长有细细的茸毛,上面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而大气中悬浮的粉尘、微粒,尤其是PM2.5颗粒物,本身重量非常轻,经常在空气中飘来飘去,很难落到地面,但当它漂浮到树的叶片表面时,往往会被叶片的细茸毛、分泌物吸附住,难再继续飘舞,减少了对人体的侵害。一棵直径20厘米的国槐,其叶片一个月的吸尘量达700多克,除了国槐外,丁香、银杏、紫薇、毛白杨等树木也有极强的吸尘能力,在路旁栽植这些树种,不但能吸附车流扬尘,还能吸收汽车尾气,起到很好的治霾效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减除微尘、净化大气的功能。雾霾的克星是雨水,而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大气环境,减轻雾霾的形成。为了研究生物措施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影响,2013年1月16日国家林业局启动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对大气中的颗粒物,森林阻滞和降低危害的功能有多少?森林是如何吸收、转移的?什么林相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将会在今后提供科学的研究数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眼下,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作为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植树造林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国土绿化面积,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等作用。因此,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义务植树活动,为我们渴望的蓝天、绿树、清泉而尽力。当然,植树造林并不只是“3·12”植树节的事,而是要常年不断地进行,而“植树节”的意义也不是单纯植树,更多的是要引起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绿化国土的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甩掉被雾霾盖顶的“黑帽子”,进而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好愿景。

另外,对于治理雾霾,除了利用树木枝叶直接吸附、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外,森林和林业还可以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杨忠岐表示,北京的雾霾目前都需要风来吹散,近些年植树造林工程做得好,北京的风沙很少了,但雾霾却吹不走了。他提出设想,可以借鉴夏天穿堂风的原理,建造一个林带,形成一个生物的穿堂风,来吹散雾霾。日本东京在工业化前期也曾经饱受空气污染之苦,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对净化城市空气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环境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污染问题,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以及生态观念问题。雾霾现象日益加重,或是政府在产业规划上出了问题,或是社会的消费观存在问题,因为各方关系不协调,导致环境功能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引发环境危机。对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大力推广林业产品,大力提供绿色服务,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都会对治理雾霾、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有所裨益。

环境糟糕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生态林业是最受欢迎的民生产业。老百姓迫切期待改善空气质量,务林人应义不容辞投身于此项事业。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艰巨和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蓝天白云才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治霾攻坚,森林是可靠的战友

——钱兆成

《人民日报》有段话说得好:“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这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这不是全面小康。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而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以为,除了加快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努力改变人们行为模式以外,森林在解决雾霾的攻坚战中也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PM2.5污染物,而据专家介绍,污染物的克星是强降雨,一般只有持续性降雨,才能有效地驱散空气污染物。

而森林正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中国需要很多相对高覆盖率,高质量的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大气环境依靠的不是别的,正是森林。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水汽环境,便没有稳定的降雨,中国的雾霾天气就难以完全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育良好的森林资源是当务之急,其作用显而易见。

然而当下的中国恰恰缺少和谐的水汽环境,其原因也很明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过低、湿地锐减,自然草原退化严重。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雾霾就是高速发展的工业与相对滞后的林业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在迅猛发展,空气中的沙尘、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在迅猛增加;可另一方面,植被被破坏,森林质量不容乐观,从而致使植被以及土壤的水分涵养水平高速下降,最终极大地降低了水循环规模,进而大大降低空气湿度和降雨量,严重破坏了森林可以净化大气的功能。

另外,森林除了起到水汽循环的作用,它还可以通过覆盖地表减少PM2.5来源,起到减尘作用。树叶的叶面可吸附并捕获PM2.5,起到滞尘作用;树木的表皮可吸收和转移PM2.5,起到吸尘作用;而树木可以直接降低风速促进PM2.5颗粒沉降,起到降尘作用;林带还可以改变风场,从而彻底阻拦PM2.5进入深度区域,起到阻尘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的城市实在太需要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了。这方面,历史早已给了我们镜鉴。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成为“雾都”。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伦敦每年的重度雾霾天气均在30天-50天。严重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遮天蔽日的灰黄色雾霾中。

严重的雾霾促使英国政府下定决心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用20年时间摘掉了伦敦“雾都”的帽子。在伦敦治雾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决心不计成本地减少煤烟排放。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市中心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双管齐下之后,一些短期的经济效益虽然受到了影响,然而长期来看,伦敦总算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英国政府的做法显然是划算的。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但会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资产。此种观念应该日益深入人心。这时候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更好地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森林资源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民众参与植树造林是治理PM2.5的不二法门。对于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植树造林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抹抹鲜嫩的绿色,不仅装点着被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也是这座城市活力的源泉。人们种下的每一棵新树苗,都是在为更好的生态环境祈愿。

空气问题考验的不仅是民众的呼吸系统,也同样考量着我们所有人的观念和态度。污染非一天形成,治理也绝非一蹴而就,这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而在这场攻坚战中,森林是我们可靠的战友,植树造林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行动。

种树是“性价比”较高的治霾之道

——钱夙伟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尤其是去年全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雾霾已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雾霾大面积集中爆发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告诉我们发展需要转型、增长需要升级。国家也已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出组合拳,坚决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工夫,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这显然还不够。有分析认为,森林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没有一个相对均衡的高覆盖率、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中国的雾霾天气很可能无法完全得以解决。确实,森林是地球的“绿肺”,也是治霾的有效“武器”。据资料显示,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由于林木的枝叶茂盛,能够减小风速,因而可以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从而使大气得到净化。例如,草地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0倍,而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5倍。1公顷的毛白杨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

实际上,以植树造林“抵御”雾霾,不乏成功的经验。比如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一方面,伦敦市严格约束废气排放,有效减少烟尘和颗粒物,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植树造林,在城市外围建造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使得绿化带是城市面积的三倍,真正成为森林城市,也从此告别了雾霾。

植树造林不仅于治理雾霾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森林有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森林又是最美的风景,因此森林是宜居家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也因此,种树可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治霾之道。

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63%,远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而沙化土地面积却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的形势相当严峻,同时,出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经济建设中漠视生态环境,盲目乱砍滥伐,依然屡禁不止,不断加剧的荒漠化,于雾霾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显然,无论是治理雾霾,还是阻击荒漠化,守护我们的家园,乃至建设美丽中国,都必须全民动员,大力植树造林,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尤其是面对雾霾的肆虐,每个国民都更要有人人参与植树造林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无论如何,植树造林已是时不我待。


【关注一人一树,绿化地球官方微信加入我们】
留言建议
查询种树
关注我们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人一树,绿化地球

返回顶部